成长于乡村的我,对农村及其承载的传统文化一直很好奇。很多时候也和别人说过,如果能够不受限的选择专业,或许我会选择社科类的专业,研究中国各地的乡土文化(想起了高中时看的《乡土中国》),希望能更详细地了解并记录各地地文化,追溯它们地起源和演变,并以更好的方式,让更多的人能够见证,以纪念正在逐步凋零的中国乡村。

在乡村混迹多年的我,自然也是参与过诸多乡村的一些传统仪式的(婚丧嫁娶、祭祖、习俗等)。不过大多数时候都是作为旁观者/边缘参与者,参与时也主要是跟随的形式,对仪式的过程和细节都不是很了解,所以大多也是不求甚解。这次有幸深入参与了一场订婚仪式,用家乡话来说音似“发誓” or “发势”(由于不确定具体的写法,咱就用 fs 代替之)。接下来就来做一个深入一点的介绍。

首先,fs 是为嘛的呢?通常在男女相处一定时间到了谈婚论嫁,且双方家庭都倾向同意这桩姻缘时才会发生的一件事,双方家庭通过 fs 正式建立起联系。fs 之前呢,情侣之间可能不会涉及过多两边家庭的事,但 fs 后,双方家庭(不只是父母,还包括两边的亲戚)就正式建立起了联系。在乡土文化中,fs 的意义非同小可,通常情况下,fs 是被赋予了订婚的含义的!最直观的变化 --- 可以从情侣之间的关系从男女朋友变成了收到乡土习俗所保护/承认的关系,即未婚夫/妻。从更深的角度来看,这种关系的变化能直接地对男女双方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。或许在 fs 前,二人吵架能够“放肆”地说一些狠话,但 fs 之后二人对双方关系的认同则会让双方对自己的某些言行更加谨慎。不仅是男女双方的变化,两个陌生的家庭之间也构建起了联系。此后,男女都可以名正言顺、顺理成章地去到对方家中或者亲戚中做客、拜访,两个家庭之间也产生了亲属关系。

了解了 fs 的意义和影响后,再来看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。从简约的角度来说,fs 可以只是双方家庭进行一个会面,大家一起吃个饭、聊聊天、认认人就算完了。中国广袤的乡土中肯定会有各式各样的 “fs” 仪式,这里就我所了解到的庐陵乡土来说说(或许还不能完全代表庐陵,毕竟百里不同风,十里不同俗)。fs 有几个要素:主办方、举办地、参与者(男、女方参与的亲戚可能还不一样)、礼俗。通常,fs 是由女方家主办,邀请男方家庭去女方家做客的。女方一般会邀请家族中的男性,以及关系较为密切的亲属参加,男方则全是男性亲属参加。重点在礼俗这一块。如果男方家住农村,则在出门前需要焚香祭拜,要在祠堂点烛烧香、放鞭炮、敲大鼓后才能出发。男方前往女方家时,通常需要带一些礼品,如鸡鸭鱼肉、糖果、饼干糕点等,且这些礼品的数量要尽量成双。如果女方家在农村,则需要用箩筐挑着这些礼品前往女方家中,若是在城市不便收这些礼品,则需要将这些折算成礼金。如果女方家在农村,当男方到达女方家时,女方的男性则需要在祠堂敲大鼓、放鞭炮(城里也可以放鞭炮)。之后便是男方在女方家中拉家常、聊天、吃饭。在这过程中男方还有一项重要的事 --- 礼金及红包。礼金有很多种,例如给女方父母的礼金、给女方的礼金、折算的礼金等,这些礼金会用红纸或红包包好。礼金的多少通常由男方的经济条件决定,重在表达一个心意。红包则主要是给女方家的小孩的,红包的大小会由亲属关系的亲疏决定。当然,并不只是男方给女方礼金和红包,女方也会回礼 --- 女方父母会给男方对应的红包。fs 时,男方一般会在女方家(或者酒店)吃两顿饭,这之后 fs 就算基本结束了。其实,在 fs 后一般还会有一个过程 --- 扫屋宇。fs 是由女方主办邀请男方,扫屋宇则是由男方邀请女方来家里做客。既然是简记,这次就没有进行这一项活动了。

就我了解到的 fs,是一个很繁杂的仪式,其间涉及到很多的当地习俗、“规矩”,而且还涉及到请客这一麻烦的过程。此次我参与的已经是一个简化版本了,还是有很多没有体验到的。总的来说,fs 是一项有很强地域特色的乡土习俗,这一仪式将男女双方的家庭联系起来,是对男女双方关系的一个认同,男女双方的关系无形之中也收到了双方家庭的保护。在城市化勇猛推进,乡土文化渐渐消失的现在,很多传统文化都在消失。当然,传统文化中难免存在一些糟粕(例如攀比、铺张浪费,当然这也可能是文化在现实中的畸变),但有一些还是有传承下去的意义的,或许正需要我们这几代处于承前启后的年轻人来传承和改良。

庐陵乡土“订婚”文化简记-小白菜博客

美陂古村(不是我家)